喬江書院創作記

喜聞《喬江書院》近期被授予湖南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,設計師們不勝欣慰。殊榮之下,匆匆念及記下當年的創作過程,是為歷史忠誠。喬江書院始建于北宋年間,是長沙建立最早的書院之一,舊有三賢祠,祀屈原、賈誼、杜甫。元朝順帝詔賜匾額“喬江書院”,是繼岳麓書院、城南書院之后再獲御賜匾額的書院。
故事

在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喬江書院文獻資料條件下,在一個極不規則、幾近絕望的工業廠房遺址中,建筑師憑借有限的民間傳說、詩詞歌賦和藝術想象,構筑了一幅極富空間魅力與穿行體驗的書院建筑群。遵循中國園林中的先抑后揚、步移景異、巧于因借的設計哲學,秉持與周邊街坊與民居融合共生的理念,把喬江書院的功能布局和空間形態柔進古鎮環境文脈中:錯落中有序、沖突中有解、樸素中有趣。書院與古鎮的對接經由三個入口空間:從北側上河街進入,打通周邊民居底層,煙火中有書香氣;從西邊窄窄的衣鋪巷進入,源遠流長的三賢祠氣度非凡;從南邊古正街進入,一條通幽小巷滿足了管理人員進出需求。書院主館以方庭(九歌苑)為核心,配置世學堂、若水堂、六藝館,陳策苑、藏書閣、迎客軒等書院空間。
三賢祠以合祀空間為主體,周邊組織屈原軒、賈誼軒、杜甫軒分祀空間。
主館與三賢祠之間是基地最窄處,以曲尺形游廊小院空間銜接過渡。
喬江書院·底層平面





結語
喬江書院所用的建筑語言和做法,如屋頂樣式、風火山墻、木作石作、門窗洞口、牌匾楹聯、院落綠植等細節,均采風于喬口古鎮還留存在各個彎彎角角的碎片遺存。建筑師的初衷是將散落在歷史長河中喬口人的文明與信仰、情感與智慧,借喬江書院建設契機,縫起來、補起來、串起來、用起來、活起來、雅起來…… 也許這就是當代中國城市與鄉村的文化自信和文藝復興吧。


